查看原文
其他

夏天要过去了,但气候危机不会|编辑部推荐

关心气候的 问题青年Wonderers 2022-12-27


可能没有哪年夏天相比今年,让我们对“气候危机”这四个字更富有体感。过去,它是新闻、教科书上的老生常谈,总是因为宏大或者遥远为人视而不见;但在今年,它成了在上海居高不下的 40 度、重庆的山火和川渝地区显得尤为可贵的电。


而受“气候危机”影响冲击最大的,又是社会中相对边缘和弱势的群体,无论是遭遇“热射病”的户外工作者,还是在市郊乡镇更为依赖电力供应的产业和住户。尽管在导致“气候危机”的责任划分里,TA 们所担负的往往是最小的。


责任,你会在很多和环境有关的讨论中看到这个词,或许是因为身处发展中国家,我们对于责任的分配尤为敏感。“普通人用一辈子的吸管也抵不上富人坐三分钟的私人飞机”,类似常见于社交网络的比喻也可以换成国与国之间,即发达国家更应该为节能减排付出历史的代价。


为责任的划分当然是重要的前提,但我们是否又在自动代入政治角力的时候推卸了身为个体的能动性?不仅仅是少吃肉少用塑料袋那么简单(况且又有多少人能在日常中严格践行这些行为),而是带有一种公共参与的自觉。


普通人又能做些什么?或许首先要做的是理解,然后是实践与影响他人。而理解的第一步,也可以从下面这些电影、书本和节目出发。



01 
《寂静的春天》
作者:[美] 蕾切尔·卡森



推荐人:小曾


在《三体》这本书中,曾经描绘过这样一个画面。原本研究恒星结构的叶文洁被安排到兴安岭场工作。在 1969 年,叶文洁因为机缘巧合看到了一本蓝色封面的书,标题叫《silent spring》。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叶文洁开始思考人类有多少看似正常、正义的行动其实是邪恶的。


如今,每当有人提到环境保护、气候危机,自然灾害时,我总是会想到这本写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书。尽管这本书主要论述的是当时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但作者的论述在今日依旧值得我们延伸思考到更广的环境危机,她的观点也依旧能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我们还要度过多少个寂静的春天?我们还要度过多少个高温的夏天?所有的伤害,人类也许会忘记,但大自然都记得。



02 
《洪水泛滥之前》
导演:费舍·史蒂芬斯



推荐人:希希


这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作为联合国大使游走世界各地考察环境的纪录片。


曾经记得看到过一个公益广告,说的是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在一个时钟表盘上,猎枪作为秒针在旋转,刻度是野生动物,指到一个就开枪杀死一只,最后枪口指向的是人类。曾经我们觉得,濒危动物的灭亡和人类的捕杀有关,而现在,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次生伤害也在逼迫着动物走向灭亡。


片中讲的故事并不稀奇,依旧是树木砍伐、原油开采、冰川融化、全球变暖。2016 年,他们在北极穿着羽绒服行走,海冰已经从蓝色变成了浅蓝色,而 6 年后,冰盖在融化,在北极采访的记者甚至可以穿着短袖。我们曾以为科幻电影发生的事情都过于遥远,对气候变暖的感知也没有那么明显,但随着“每一年都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的发生,气候变暖已经切实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现实不是电影,我们能够看到电影的结局,但现实的结局可以被行动改写。



03 
《被放大的欲望》
作者:[美]玛克辛•贝达特



推荐人:阳少


从德克萨斯的棉花种植业,到中国浙江的纺织印染公司,作者通过调查一条牛仔裤的一生:从生产到包装宣发销售再到使用与最后的废弃,为时装产业的环境污染与廉价劳动力问题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叙事线。从中也可以看到,多年来欧美学界和媒体对于时尚快销品公司批判的缘由何来,也能理解为什么一些主打“环保”的服装品牌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不仅仅是 branding story telling,而是其背后指涉的问题之明显:根据 climate science 的数据,作为时尚快销产业中最常用的纤维,聚酯纤维占 2019 年全球纤维生产总量的 52.2% 。仅仅一件聚酯纤维T恤就排放了平均 5.5 千克的二氧化碳,比一件纯棉 T 恤的平均排放多了将近 30% 。对聚酯纤维的“过分”需求与气候的急剧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衣柜里可能不需要装下那么多“使用年限较低、款式大差不差”的衣服。



04 
《我们每日的面包》&《利维坦》
导演:尼古劳斯·葛哈特;
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 维瑞娜·帕拉韦尔



推荐人:阳少


餐桌上的食物和全球变暖有着密切关系,尽管提及这个关联会让人感到不成比例的冒犯——如同前两年那个让某科普自媒体消失的“肉蛋奶”事件。农业和畜牧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当然扭转这一现状的方式并不是立刻马上让所有人停下筷子和刀叉,而是冷静下来,重新看一看为我们服务的食品工业。


纪录片《我们每日的面包》没有一句台词和引导,而是将观众以置于“机器”的位置与视角,旁观食品生产流水线上的操作与细节,刮小鸡、电牛、剪猪尾巴,所有流程都被机器所分工,精确、冷静、高效。这样的生产过程,和我们所认为美食应该具有的鲜活与多汁完全背离。一个评论说的很精确,片子是作为食品的动物的《摩登时代》,而它也可以被视为在现代化工业体系中,人为鱼肉的巨大隐喻。


同类型题材的纪录片中,我还很推荐来自哈佛大学感官人类学实验室的《利维坦》(2012),相比于《海豚湾》“正邪分明”的引导,《利维坦》以一种更为“贴身和亲密”的方式——让观众化身为一张渔网,展现了捕鱼工业日常的一角。



05 
《气候告急:关于气候危机的 20 次讨论》
出品:看理想



推荐人:Sharon


气候的极端在逼近我们的日常。近年夏天的高温、郑州的暴雨等气候、重庆限电与大火,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具体的影响。但在人类感知到这些变化以前,也许极端的天气早就已经影响到了其他生命,只是不为人所知而已。在纪录片《世界尽头相遇》中,一只发狂的企鹅突然地,既不向冰原边缘的觅食地前进,也不返回栖息地,而是义无反顾地朝 70 公里外群山冲去。画外音解释,这是一种选择企鹅自杀的方式。


但气候危机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也不足以概括,它关于人和动物在高温下的生存和疾病,正在消失的海滨陆地,被迫迁徙的生命,甚至是山火与洪水、贫困与饥饿。或者就像那只发狂的企鹅,不再顾及地冲向某地。今年夏天为什么这么热?全球气温升温 1.5℃ 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高温、暴雨、洪水...极端天气来了,我们该怎么办?这期节目会从气候危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谈起,探讨思想和行动上的可能。


06

《荒潮》

作者:陈楸帆



推荐人:璐璐


陈楸帆想象了一座未来的电子垃圾之岛——硅屿。从手机电脑到赛博朋克可穿戴设备,这座岛屿处理人类的各种电子垃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地。本地的“垃圾人”对这里的环境不以为然,国际环保组织打着帮助“改善”环境的名号进入,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而科幻故事之外,在广东汕头确实有一个名叫“贵屿”的小镇,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废物处理地,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90 年代,大量小作坊里,工人们拆解电路板,剥开电线,但是很多不恰当的处理引起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如今,全世界每日废弃的电子产品数以万计,它们也正被有选择地流向一个又一个新“硅屿”。




你可能还想看看

《生活里的小小反叛,生命中真正的自由》


《朴赞郁才不是“女性主义”导演》

《最大的贫困是不被需要、不被爱与不被关照》



 青年志 Youthology .

青年的发问与探寻


欢迎加入青年志读者交流群!
请添加olo鸡的微信 qingnianzhi04

我们开通了 Newsletter
欢迎大家订阅!地址是:
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youthology

点个在看,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以防走失

投稿联系:tougao@chinayouthology.com
业务联系:open@chinayouthology.com
招聘联系:hr@chinayouthology.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